■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始建于2001年,現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糧油儲檢)和食品質量與安全(農産品加工與質量檢測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浙江省一流建設專業、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改革專業”,建有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bv伟德官方网站-浙江省糧食局直屬庫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學科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專業學位碩士點,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二級博士點方向,共享本校林業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建有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糧食局國家糧食産業(中高溫濕區優質稻谷儲藏)技術創新中心、農業部亞熱帶果品蔬菜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香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林草鐵皮石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鐵皮石斛品種選育及生态栽培重點研究室、國家林草三葉青西紅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農産品品質改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山區農業高效綠色生産2011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特色中藥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等平台10個。
學科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的師資隊伍70人,其中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部中青年領軍人才1人、省級人才6人,高級職稱占比42%,教師具有博士學位比例90%以上。
學科研究方向
1.食品功能活性挖掘與健康食品創制(食品科學)
針對浙江省特色山林食品資源,如茶葉、栀子、核桃、香榧等圍繞功能因子挖掘、活性評價、功能因子生物修飾及高值化利用等方面:開展食品綠色加工方法與技術;開展食品活性因子的篩選鑒定、功能評價、高效制備技術和作用機理的研究;開展天然活性成分納米改性,遞送緩釋調節等技術增強天然活性成分生理功效及其品質功效評價的研究。
2.特色優勢農産品的儲運、加工與功能評價(農林産品加工與貯藏工程)
緊密圍繞薯類、谷物、山地林特産品的采後生理、儲運以及加工等關鍵、共性問題和産業需求開展研究,重點開展特色農林産品茶葉、薯類、竹筍、山核桃、栀子、香榧等采後品質調控、保鮮與加工和營養與品質改進等技術研究;開展大宗糧油品質屬性與營養功能,糧油貯藏過程中品質變化規律、質量保障及控制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健康食品、功能性評價。
3.食品安全評價與快速檢測(食品安全)
圍繞食品生産與加工中的潛在危害因子的快速檢測、高通量篩查、安全風險評估等方面開展研究,緻力于開發新型分子識别材料與快速檢測手段,發展新型微分析與傳感體系,基于新型仿生識别材料檢測各種食源性污染物以及對食品有害污染物的毒理學評價。實現食品污染物的快速檢測、與污染物健康效應有關的生物标志物分析;開展食品食源性污染物以及污染物殘留的的安全風險評估分析和毒理學效應評價研究。
4.藥食同源與生物制造(食品營養與健康)
基于藥食同源物質資源生物學特性,對主要活性成分合成途徑進行解析,對合成代謝調控網絡中的生物元件進行調試和改造,獲得高版本的大腸杆菌、谷氨酸棒杆菌、釀酒酵母等底盤細胞。運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手段通過對合成途徑關鍵基因模塊化組裝和動态調控,實現活性成分的高效合成與制造,加快保障人類健康的食品、藥品綠色生物制造技術創新能力,加速現代生物制造産業規模化發展。
■中藥學學科

中藥學學科是在中藥學、植物學、森林保護等相關學科發展的基礎上組建的,現為基礎學科。學科創建于2003年,同年中藥學專業開始招生,2013年化學生物學二級碩士點開始招生,2016年生物制藥專業獲批,2018年獲批中藥學專業碩士點;依托省部共建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鐵皮石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态學浙江省一流學科(中藥材生态栽培方向)等平台,建有中藥材育種與栽培分室、中藥材質量評價分室、中藥生物工程分室、中藥活性因子實驗室、保健食品研發實驗室等;擁有校内藥用百草園等15個教學實習基地。
學科主要研究方向:
1、種子種苗工程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收集、整理和評價,新品種選育與繁育。研究内客以“浙八味”、山茱萸等道地藥材和鐵皮石斛、靈芝、西紅花、金線蓮、三葉青等珍稀特色藥材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評價、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等研究。
2、中藥材生态栽培
中藥材栽培過程中應用生态學理論和系統工程方法,以獲取最大的生态經濟整體效益。研究内容包括生長影響因子分析、生物量模型的構建與評價、林藥複合經營模式、綠色生态化栽培等,保障中藥材的安全生産,提升中藥材的品質。
3、中藥品質評價與質量控制
中藥材的真僞鑒定、品質評價及安全性分析。研究内客包括綜合運用現代分離分析技術研究不同基原、産地、采收季節、加工方法等對中藥材性狀、顯微結構、理化特征、藥效活性成分含量的影響,對重金屬、農殘等安全性指标進評價,制定中藥材質量控制标準。
4、中藥功能因子及其健康産品研發
篩選和評價中藥功能因子,研發中藥保健食品、中藥日化産品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功能因子的篩選、結構鑒定、活性評價及作用機制研究,中藥材綠色加工技術,中藥新産品組方設計、制備工藝和劑型選擇、質量控制與标準制定,新産品申報。